<th id="9xpxp"><sub id="9xpxp"></sub></th>

    <em id="9xpxp"></em>

          <nobr id="9xpxp"><nobr id="9xpxp"><font id="9xpxp"></font></nobr></nobr>

          人員查詢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王邊溪谷

          《對面》--終朝采藍

          時間:2021-04-22 15:24:11  來源:邯鄲文化網  作者:賀疆  瀏覽: 分享:

           

          人物檔案:

          張琴,女,1971年生。原籍浙江溫州,現居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織染繡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國家二級作家,她對藍夾纈的研究填補了國內國際相關研究的空白。著有《鄉土溫州》、《凝固歷史》(合著)、《中國藍夾纈》、《藍花布上的昆曲》、《藍夾纈圖案集》、《尋找夾纈》等。其中《中國藍夾纈》獲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 

          前言: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摘自:詩經·小雅——《采綠》

          終朝采藍

          —— 張琴與藍夾纈的風花雪月

          三月推窗,天盈盈的藍,早春的風帶著青青的氣息撲面而來,密匝的花兒開滿了籬笆。一闋《采綠》,虛虛實實的手法,寫盡繾綣情味,白描般淡淡的語言,更加春色春曉。三月的風一吹,人就醉了。醉眼迷離中聞到青草的氣息,看見一個藍衣藍裙藍頭巾的女子,在青青的原野上采摘蓼藍草。終朝采藍,青青子衿,采摘的何止是悠悠我心。

          2013年的早春,在葉芽初露的森林公園,吹面而來的風,帶著最質樸最自然的藍色,從遠古的先秦幽幽吹來。就這樣在琵琶錯落中,聽聞一場藍夾纈的前世今生,采擷一抹最最樸質的藍,身心淪陷在歷史的色彩里。

          藍,有著不染紅塵的清凈與雅致,又含著淡淡的清愁與落寞。同時,藍色,又是最最樸素而溫暖的。尤其在靛藍經過歲月的打磨,那種安靜的氣質流淌的更加純粹。而作為染料的蓼藍,卻是一種開紅花的植物。莖紫紅,葉長圓形,花成穗狀。風中搖曳的樣子風神別致,恍惚間覺得花株就是一個從詩經里走來的采藍女子。

          就這樣與張琴不期而遇,這個對藍夾纈情有獨鐘的女子,帶著溫州口音的普通話,平平仄仄著,自有一種古樸的韻味。四壁的藍色,沉淀著時光和歷史,不經意間思古的情愫暗生。榻幾上一抹藍色,赫然印著“采藍”,那是她開發的藍夾纈的衍生品。只覺得這個詞是如此適合她。

          一場藍夾纈的行旅,怎一個情字銷魂。一巾采藍,寫滿尋微。尋微溯源,期間自有采薇之樂與采藍之喜。尋的是一抹漸行漸遠的史冊顏色,尋的是一掬平白踏實的人情況味,尋的是一點逐漸塵封的市井生活,尋的是一曲逶迤款曲的絲竹管弦。而張琴,就這樣,以一人之力,把遙遠的往事情緣一頁頁翻開,灰塵清撣,那一泓藍就汪汪地朗潤雋永起來,端的是千古明月流泄到現世清輝,潑灑一襲小橋流水,更添一份久違的親切、溫婉和感動,

          2012年12月7日,北京,具有300多年歷史的老戲樓正乙祠,正在上演一場流動的絲巾秀——織染繡文化衍生品,118款絲巾,如花兒綻放在模特的頸邊肩側,色彩亮麗,圖案典雅。而絲巾上的圖案與設計元素卻源自藍夾纈的紋樣,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步進行的還有“采藍、采藍——民間染繡戲曲圖像展”,102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染繡實物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場主題絲巾秀和主題展,不僅讓這門歷史典籍里的時代傳承證物的傳統工藝,重新活生生地點綴著人們的生活。而且帶給人們最最中國的文化體驗和視覺沖擊。 這些創意均出自“采藍文化”的設計理念和實物。而采藍文化的背后那個采藍女子,就是張琴。

          張琴者,何人也?

          百度一下:張琴,浙江溫州人, 藍夾纈的命名人,她對藍夾纈的研究填補了國內國際相關研究的空白。在她推動下,藍夾纈——這個幾近失傳的民間工藝,在張琴十年尋訪中,進入中國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歷很簡單,但背后的山水民間10年的跋涉尋訪的艱辛與背水一戰的決絕無奈,竟令張琴欲語還休,頗有天涼好個秋的況味。她的資料庫,僅藍夾纈紋樣就有19800多片。2001年9月至2005年2月,她遍訪溫州、麗水、臺州及閩北寧德地區、閩南泉州地區的雕版藝人、染坊師傅及民間戲班老藝人等,對藍夾纈的原料、印染、版刻設計等一整套流程作了前所未有的詳盡記錄,對藍夾纈流行地區的民間文化圈作了社會及人文的歷史分析,澄清了作為“四纈”之一的藍夾纈由盛漸衰,及至湮沒的歷史之謎。并對藍夾纈發展各個階段及紋樣分析釋義和命名,填補了國內國際本領域的研究空白,對中國印染史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而作為中國文化品牌的“采藍文化”的形成和衍生品的開發,卻無疑使人們心中成為歷史靜物的藍夾纈變得靈動鮮活起來。頸上腕間的一巾風情,靜靜訴說著藍夾纈的前世今生。作為藍夾纈學術研究人,張琴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藍夾纈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的傳承,她說:“收藏的目的是研究,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這是文化工作者的必然取向”。于是她開始了學術研究與衍生品開發并重之路,她要把“采藍文化”做成中國的文化品牌。這無疑是對藍夾纈這一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同時也是為中國自己的絲巾品牌填補了一項空白。

          藍夾纈的染料來自植物山藍,根部就是板藍根,其草葉漚制成靛藍。在水中靛藍與織物相遇,滲透浸染,然后在空氣中氧化成靛藍色,長久不褪色。

          “五月,啟灌蓼藍”( 古書《夏小正》)到 “終朝采藍,不盈一詹”, (《詩經·小雅·采藍》),再到《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張琴,這個纖纖細足丈量藍夾纈歷史的女子,以其職業的敏感和靈悟,以及對文化保護挖掘的智慧和前瞻性,令藍夾纈在她手中筆端重獲新生,綻放永不褪色的藍色幽香。而她,何嘗不是一個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采藍女子呢。

          總有瞬間的恍惚,打開歷史一重重大門,一層層故事里,是不是都在與前塵的自己重逢。采藍,采摘的是自己人生,一抹神秘之外,似乎也只能用冥冥中緣之一字來解讀吧。

          上世紀七十年代溫州,青青的阡陌,歡歌的塘河,幾只鷺鷥飛過麥田,一個小女孩出神地凝望藍天白云,忘記了手中的書頁。那個小女孩背著藥簍跟外公在田野里挖草藥。那個枕著平仄的詩歌辭賦做著文學夢的小女孩。那個陽光下在母親藍夾纈布面上跳躍戲耍的小女孩……

          幾度午夜夢回的張琴,總是看到自己回到童年,陽光依舊明麗,藍白的藍夾纈被面暖暖如花盛開在她身側。也許是溫州的山水早已在愛做文學夢的小張琴定格成藍夾纈的背景和紋路,更成為她生命的肌理,最最重要的內容。

          很多時候,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童年的某個印記沉淀塵封在生命深處。前行中,驀然回首,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天重新站在童年的那個起點上。而童年的記憶豁然洞明。我如是問張琴,她點頭認同。

          十三年前的張琴在《溫州人》雜志做文化記者,她策劃的專題《溫州地理》,對古村落的調查做足了人文文章。引得浙江衛視、央視參考她的專題來溫州拍攝,更是很多記者奢望不可及的。而這成功的背后是一個小女子摸索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焦灼并刺痛著。

          她從費孝通先生的田野調查集《費孝通全集》分析,并對照驗證自己所調查的幾個村落,她得出一個結論:“但凡有特色、曾經富裕的古村落,除卻交通因素外,很多是以某種技藝為立村之本的。”(《尋找夾纈》張琴)。為了進一步論證這個結論,張琴對選題繼續推進。

          如果說,這只屬于一個記者的敏感天性的話,那么闖入雁蕩山的黃檀硐卻改寫了她的人生軌跡,激發出她骨子里潛在的執著,從而讓張琴華麗轉身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學者。就這樣,張琴與藍夾纈迎頭撞個滿懷,從此淪陷,篤篤窮年。那個偏僻的小山村,那個每年堅持打一次靛的黃宣法師傅,那一池寶藍色靛花花,陶醉了張琴。

          就這樣,張琴踏上了田間調查求證的不歸路,一走就是十余年。由最初的自發到后來的自覺,直至后來作為一個文化學者的內省、擔當和使命感,她義不容辭地扛起了拯救民間技藝的大旗。她說‘20世紀70年代是中國工藝史上空前絕后的分水嶺, 傳承了數千年的手工藝被工業文明的流水線沖垮,自給自足的村落經濟被連根拔起,陣痛中淡出的首當其沖的便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手工技藝。’她慶幸是因為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沐浴了村落社會的余暉。

          于是,一個小女子,單槍匹馬,從五年多時間的跋山涉水夜以繼日,她的足跡遍布江浙的角角落落,到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然后只身進京,以自己的執著個性,堅持做學術探索,直至成功。期間面臨一次次重大折點時的彷徨煎熬與生活幾近彈盡糧絕時候的心酸,總是藍夾纈溫暖的藍花花撫慰她的心,縱無聲也動容。就這樣,一介弱女子,用全部心血潑灑著靛藍,用生命丈量著藍夾纈的歷史。就這樣,藍夾纈從瀕臨滅絕境地,走進世界的視鏡,并進入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科院研究員華覺明先生這樣評價張琴,“我國的夾纈在古代是彩色的,材質多為絲織物。棉布推廣后,夾纈從彩色改為藍色,并多以戲曲作紋樣流傳于東南地區。張琴從工藝的角度出發,在五年田野調查和數千件實物的基礎上,將夾纈劃分為古典和傳統兩個階段,最早提出藍夾纈概念,為學術界公認。這是她對中國印染史研究的重要貢獻”。張琴=藍夾纈,無容置疑,當之無愧!

          一個非專業出身的記者,一個非專業出身的學者,卻做出了很多專業人士都做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讓一段歷史清晰,一個人讓一種工藝鮮活。何以?蓋文化使然!

          張琴,從一個文藝青年到敏銳記者,到一個研究學者,再到一個社會公共文化傳播者。而年屆30余歲的她,集田野調查、著述、收藏和鑒定于一身。而讀張琴的書,并不覺得乏味,字里行間的真情流露,更兼言辭優美,與圖片輝映,宛若鋪展開去的藍夾纈被面,花色紛呈,寓意豐裕。張琴骨子里還是一個婀娜溫婉的小女子,不善言辭與社交,平日相伴最多的京劇昆曲。而一部《藍花布上的昆曲》寫盡昆曲種種,從流派、曲目、藝人到劇情與出處,娓娓道來,不啻于昆曲在耳邊欸乃流轉。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張琴的解讀是對昆曲在民間生活的演繹史的記載,這也是張琴的一大貢獻。

          在考證過程中,在各地調查中,不僅夯實了基礎和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也更加開闊了文化視野,這對她的研究的深入與拓展,無疑互為提升和深進。而作為一個文化傳播者,張琴更是不遺余力地傳授傳統織染繡知識,讓手工藝得以傳承和發揚。時至今日,藍夾纈逐步引起全社會乃至國際的關注和重視,張琴絕對值得大書特書。而她只是淡淡一句:“收藏的目的是研究,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這是文化工作者的必然取向”。如此胸襟、如此境界、如此見地,當空明月而!

          坐在榻上,背對夕陽,細小的灰塵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四壁裝裱起來的藍夾纈抬眼就看到了。一段漫長的民族記憶就如昆曲一樣,絲竹管弦,千回百轉的韻味醉了你、醉了我、醉了她,暖了心,暖了情……

          而坐在我對面的張琴,一件樸素的民族風的小紅棉襖,安安靜靜地敘說著藍花花錯錯落落的韻致。吳儂軟語一如她的著作,不崎嶇乖張尖刻章句,亦不嘩眾取寵別出心裁,只是簡素一支筆,輾轉于文獻、實物與圖像中,而內質一股氣,索隱發微,用心用力,有絢爛之極后的那種平淡天然。

          想起一句清透遠塵的詩句:“山月吟詩在,池花覺后香”。

          你,聞到蓼藍花的香氣了嗎?

          你,看到采藍花的女子了嗎?

          你,聽到采藍曲的天籟了嗎?

          補記:

          她,站在羅馬教堂高高的臺階上,一條小小的絲帕輕輕系在頸邊,世界剎那便是春天。相信每一個看過《羅馬假日》的人,都不會忘記奧黛莉·赫本的微笑。   

          絲巾,由一塊布開始的時尚,斷斷續續是飄動了三千余年的時間,從最早御寒發展到今日不可或缺的配飾。那蟬翼般舞動的風情,行云般流轉的心事,總是在隨風揚起的剎那,如風過清麗的睡蓮,牽絆著人的目光與心意。而絲巾也逐漸成為一種文化,被賦予更多的內涵。

          只有藝術品位和文化價值做支撐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而凝聚這民族文化情結的采藍絲巾,恰恰契合了這些元素。絲巾的圖案設計,取自藍夾纈的紋樣,并加以手繪和刺繡,既古典又時尚,既現代又優雅。張琴對采藍絲巾的定位是,儒雅、典雅、低調。

          那纏纏繞繞層層疊疊中情懷和心境,就在絲巾這方寸絲縷間滿目春山。采藍,采藍,采一巾文化,幽一身雅韻。當絲巾成為一種風尚,絲巾已經抽離了字面的意義,而是一種高雅的藝術、魅力的文化!

          原創作品,請尊重作者,轉載注明作者、文章出處      

           點擊免費看熱門小說 

          (更多好文 請加小編微信happy_happy_maomi)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沒有任何豐功偉績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 |一個因思想而
          國際陶瓷藝術盛宴!這場雙年展將在峰峰啟幕
          國際陶瓷藝術盛宴!這場
          莫迪里阿尼:追求美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莫迪里阿尼:追求美是一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鄲文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310-3115600   郵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備18017602號-1    
          國家版權局軟著登字第3269884號
          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8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編號:1*0*082021003

          冀公網安備 13040302001124號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_欧洲日韩一区二区视频888_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_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th id="9xpxp"><sub id="9xpxp"></sub></th>

            <em id="9xpxp"></em>

                  <nobr id="9xpxp"><nobr id="9xpxp"><font id="9xpxp"></font></nobr></nobr>